50FPS版 / The Forbidden City
萬曆二十九年,紫禁城迎來了據記載以來的第一位西方客人,為了這一天,他已經在大明努力了18年,他,就是後來享譽全球的傳教士利瑪竇。他的到來,為明朝的士大夫階級帶來了新的知識和觀念。利瑪竇作為第一位進入紫禁城的外國傳教士,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利瑪竇為萬歷皇帝貢獻了一張世界地圖:《坤輿萬國全圖》,這是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合作完成的一幅中文版世界地圖,也是國內現存最早的、繪製有美洲的世界地圖,這張地圖第一次改變了國人的“天下觀”,漢語中的“地球”最早就出現在這幅地圖左上角由利瑪竇署名的文章中。
利瑪竇和《坤輿萬國全圖》帶給大明的啟迪,是時代的機會。然而,這樣的啟蒙只停留在小部分士大夫階層,並沒有影響到大明的統治者。
利瑪竇在北京居住期間,有一個人每天都會前往他的住所,這個人就是明朝內閣大學士、科學家徐光啟。徐光啟的學術成就在今天看來幾乎無人可以取代,他被許多學者認為是真正「我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」。
徐光啟拜仰慕已久的利瑪竇為師,學習天文、歷算、火器等西方科學,從接受西學的經驗中體悟到,科學的傳揚與發展才能提升國力,產生「欲求超勝,必先會通」的理念,建構起以數學、旁及氣象、水利、軍事、地理、醫學、建築、音樂等分科研究的中國敎育體系理念。其中,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的著作、堪稱現代數學基礎的《幾何原本》,就是由利瑪竇介紹給徐光啟,並由後者翻譯的。
紫禁城裡的萬曆皇帝,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懶於治國,但在斂財上卻異常「勤奮」。 16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,流入中國的白銀達到7000噸至10,000噸,約佔世界白銀產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,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的「中心」。如此大量的白銀來到中國之後,對明朝末期經濟的商品化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,尤其是中國絲綢業的發展。明朝的中國與世界的連結也更加的頻繁,西方嚮往著來自東方的瓷器絲綢,東方的皇帝也對來自西方的珍奇器物愛不釋手。
萬歷皇帝罷朝近三十年,不干涉社會經濟發展,反而促成了明朝以來中國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榮,甚至一度出現「萬歷盛時」的繁華景象,然而這樣的繁華終究是曇花一現。明朝沒有真正接受更廣闊的世界,沒有像文藝復興後的西方,從封建王朝轉型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。當時的宦官專權及朝廷黨爭問題,為晚明的崩潰埋下了伏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