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禁城 第10集 图存

50FPS版 / The Forbidden City

紫禁城 海报
標籤: 紀錄片

19世紀末的中國正處於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激盪時代,紫禁城內外風雲變幻,這個千年文明古國在民族危亡之際,開始探尋愛國救亡之真理,紫禁城和城裡的人們由被動改變逐步尋求「自強」。

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綿延千年,想要改變思想、放下身段、做出改變比任何國家都更加艱難。雖然滿路荊棘,無數志士仁人卻始終步步向前,削皮挫骨,艱難地在黑暗的前路中追尋光明,在危局中尋找改變的出路,日後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局就此拉開帷幕。

1865年,李鴻章創辦了中國最早,規模最大的軍工企業-江南機器製造總局。它不斷擴充,先後建有十幾個分廠,僱用工兵2800餘人,能夠製造槍砲、彈藥、船、機器,還設有翻譯館、廣方言館等文化教育機構。這裡不僅是清王朝最重要的軍工廠,也是當時介紹西方知識,培養語言和科技人才的重地,在那個頑固派固執己見的時期,被梁啟超稱為「開出一條血路」。

在「自強」的旗號下,「練兵」、「利器」等舉措推行得還算順利。親眼見證西方武器的威力,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樂意看到自身兵力強壯的局面,於是一批大型近代化軍事工業相繼問世。一時間,清王朝基本上安定,官僚求富求強,封建社會迎來了一次「迴光返照」。

但是,學習器物不等於學習邏輯,接受了管線不等於接受思考。李鴻章想得很明白,他也看到了,造槍造砲或許容易,但要走得更遠,每一步都如履薄冰。清王朝的確在尋求自強,但它自強的節奏卻和世界完全不同步。當時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更多的時候仍在使用最擅長的平衡手腕,於維繫皇權與救亡圖存間求取平衡。聲勢浩大的洋務運動,實際上步履維艱。

1897年,譚嗣同應詔進京,參與維新變法,以他和康有為、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人士進行倡導學習西方、改革機構、裁撤冗餘等一系列改良行動。隔年6月11日,光緒皇帝頒布《定國是詔》,宣布變法。然而維新變法最終僅維持百日,以失敗告終。

十九世紀最後兩年,清王朝陷入了重重迷霧之中。入住紫禁城兩百多年,清朝統治者們有過建樹,見過大風大浪,也曾在變局中面對選擇。但最終,他們沒能把握住這些機遇,沒能以大刀闊斧的轉型和改革,來增強國家實力,改善人民生活。統治者骨子裡的深刻自私彷彿一根巨大的鐵索,牢牢束縛住他們的手腳,寸步難行。事已至此,一切改良和修修補補,也就徹底失去意義。